本书是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经济法学教授漆多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经济法经典著作之一。第四版出版至今已印刷6000册,目前库存只剩200册左右。本书第五版主要是文字上作了一些斟酌和调整,内容上对8年多来国家的改革和经济法的立法与实施新情况也作了适当反映。原版的结构体例和基本内容基本维持不变。
漆多俊,男,1938年出生,湖南祁阳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法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等职。为首批中国当代法学名家,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学术业绩被中外多种版本著名法学家名录、专家名录所收集。
导论
第一节经济法基础理论与经济法学
一、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
二、经济法基础理论同经济法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意义
二、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
一、市场的功能与缺陷
二、生产社会化与“市场失灵”
第二节国家调节机制与国家经济职能
一、对于社会化引起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三种应对方案
二、国家调节机制的救济
三、国家职能的演进
第三节法律体系的演变与经济法的产生
一、“政府失灵”与法律的规制和保障作用
二、法律体系的演变
第二章经济法的沿革与地位
第一节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沿革
一、早期社会的国家经济管理与立法
二、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路径
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立法概况
第三节经济法的地位
一、经济法形成独立部门法的条件与标志
二、经济法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第三章经济法的概念
第一节经济法的本质和定义
一、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分析
二、经济法的定义
第二节国内外经济法概念诸说
一、经济法概念的形成与传播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概念诸说
三、苏联、东欧国家的经济法概念
四、中国的经济法概念诸说
五、经济法概念比较研究
第四章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一节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
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与种类
二、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与民间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与民商法
三、国家经济调节关系与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经济法与行政法
第二节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诸说的评述
一、中国20世纪80年代经济法调整对象诸说概览
二、关于“纵横说”、“密切联系说”和“管理—协作说”的评述
三、中国“大经济法”观点产生的根源
四、1992年以后中国出现的经济法新诸论
第五章经济法法律关系
第一节经济法法律关系主体
一、经济法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
二、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三、国家经济调节主体
四、基本被管理主体
第二节经济法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一、国家经济调节中权利、义务的特征
二、国家经济调节主体的权利义务
三、企业等基本被管理主体的权利义务
第三节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
一、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
二、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六章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经济法的价值、功能和理念
一、经济法的价值
二、经济法的功能
三、经济法的理念
第二节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一、经济法原则的基本特征和确立依据
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和要求
第七章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与责任制度
第一节经济法的调整方法
一、法的调整方法概说
二、经济法调整方法的特点
第二节经济法责任制度
一、经济法责任的概念与性质
二、经济法的责任形式与制裁方式
三、经济法的法律后果体系
第八章经济法的体系
第一节经济法内容和形式的分类和结构
一、经济法立法内容上的分类和结构
二、经济法形式上的分类和结构
第二节经济法体系中的基本法律
一、经济法基本法律的认定
二、经济法三个基本法律构成的关系
第九章经济法总则的原理与基本规定
第一节经济法总则的地位和基本规定
一、经济法总则的地位和作用
二、经济法总则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关于基本经济体制的立法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立法
二、经济体制立法的主要规定
第十章市场规制法原理与制度体系
第一节市场规制法的性质和地位
一、市场规制法的任务和体系
二、市场规制法立法概况
三、市场规制法的部门法性质和地位
第二节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制度
一、反垄断基本法律制度
二、反不正当竞争基本法律制度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责任法的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国家投资经营法原理与制度体系
第一节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性质和地位
一、国家投资经营法的概念和立法体系
二、国家投资经营及其立法的沿革
三、国家投资经营法的部门法属性
四、国家投资经营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第二节国家投资经营法的基本制度
一、国家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三、国家投资法律制度
四、国有企业法律制度
五、国家投资及国有企业调整改革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宏观引导调控法原理与制度体系
第一节宏观引导调控法的性质和地位
一、宏观引导调控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宏观引导调控立法概况和基本体系
三、宏观引导调控法的部门法属性
四、宏观引导调控法的地位
第二节宏观引导调控法的基本制度
一、计划法律制度
二、经济政策法律制度
三、特定时期和特定目标的宏观引导调控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经济法的立法与实施
第一节经济法的立法
一、经济法的立法体制
二、经济法的立法技术
三、经济法的立法程序
第二节经济法的实施
一、经济法的实施体制
二、经济法的适用制度
第十四章经济法学科建设
第一节经济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一、人类社会早期经济法思想
二、经济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节经济法学科建设的任务
一、加强经济法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二、推进经济法学科建设的途径
经济法基础理论,是经济法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是关于各种经济法现象内在和普遍性规律的理论概括。
经济法基础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以各种经济法现象内在和普遍性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即研究经济法最基本、最一般原理的法学分支学科。
经济法基础理论,不重在研究各种经济法规范的具体规定、具体法律制度和各个别经济法现象及各特殊规律,而重在探求各种经济法规范和各种经济法现象共同的普遍规律和最基本、最一般原理。虽然由于一般乃寓于个别之中,为探求经济法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必须研究诸多个别的经济法现象和具体的经济法规范,但其目的却在于通过个别以探求一般,然后再以一般指导个别。
经济法基础理论,不以某个和某些部门或单项经济法为研究对象,而是把经济法的各部门和各单项法律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虽然由于整体乃由部分构成,经济法基础理论需要研究各部门和各单项经济法,但是把它们放在经济法整个体系当中进行研究的,揭示它们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它们在整个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
经济法基础理论,甚至也不局限于研究某一国家、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法,而是把古今中外各种经济法现象综合进行研究。由于历史上长时期内经济法这种性质的立法不甚发达,只是到了现代才逐渐形成独立法律部门,所以,经济法基础理论虽然需要研究经济法的过去,但却以现代国家的经济法研究为主。对于现代经济法的研究,则侧重于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研究和中国等社会体制转型国家经济法的研究,特别是需要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模块”的各国经济法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其各自不同的特色以及它们的基本共同点。对于我国学者来说,当然更应当注重于中国当代经济法研究,以推进我国经济法学科建设和国家经济法治建设。这也可谓“立足本国,放眼全球”。
经济法基础理论学科所研究的经济法基础理论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一些主要方面的研究课题:
(一)经济法产生和形成独立法律部门的社会根源
包括其经济根源、政治根源、法律根源、思想理论根源等;阐述其历史必然性和演变规律;等等。
(二)经济法的沿革和地位
包括经济法在各国产生和发展经过、立法概况;各国和各种“模块”经济法的基本共性和各自特点;经济法在各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它成为独立部门法的条件和标志;它同宪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等等。
(三)经济法的本质和概念
包括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经济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国内外关于经济法概念的各种学说和主张及对它们的评析;等等。
(四)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包括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内容、范围及内部构成;经济法调整对象同民商法、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的联系与区别;国内外在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上各学派观点和主张,特别是中国法学界20世纪80年代及后来的论争;社会主义国家“大经济法”观点的缺陷及其产生的根源;等等。
(五)经济法法律关系
包括因经济法调整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它同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等的联系与区别;它的构成要素;经济法主体的种类和特征;国家经济调节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和特征;经济法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和分类;等等。
(六)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与原则
包括经济法的固有价值,以及人们对经济法的价值判断和基本价值取向,特别是经济法的公平、效率观;人们的经济法立法理念;经济法的价值、理念与经济法原则的关系;经济法原则的确立;经济法原则同一般法的原则、宪法原则和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原则的联系与区别;经济法的普遍原则同各国确立的经济法原则的关系;等等。
(七)经济法的调整方法与责任制度
包括法的调整方法和经济法调整方法的含义;经济法调整方法同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调整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关于经济法中的提倡性规范和奖励规定;经济法的责任制度;经济法的法律后果体系;等等。
(八)经济法的法律渊源与体系
包括经济法内容上的分类和结构;法律形式上的分类和结构;经济法包括哪些基本法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法体系中的核心及其演变;等等。
(九)经济法的总则与分则
包括经济法总则性规范的内容和立法形式;关于国家基本经济体制立法;经济法分则所含各主要部门经济法(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法、宏观引导调控法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体系;等等。
(十)经济法的立法
包括经济法的立法体制;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立法体系;等等。
(十一)经济法的实施
包括经济法的实施体制;经济法的适用机关与适用程序;等等。
(十二)经济法学科建设问题
包括经济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济法学科建设的任务和途径;等等。
暂无购买建议
暂无名家点评